嘉兴市通过集约化平台建设、电子化招标流程、智能化公平审查,实现交易平台统一、交易信息共享、市场主体互认、交易服务互通,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营商环境公共资源交易无感监测评价中,我市已连续5个月列全省第一。
一是整合平台,构建统一开放体系。大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采取“三合一”“1+6+1”集约化建设模式,建立横向覆盖四大交易类型,纵向贯通市县两级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主体一网登记、交易一网入口、信息一网公开”,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今年前三季度,市本级统一平台共举办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666场次,总成交金额518.14亿元,增收节支63.54亿元。
二是破除壁垒,促进要素资源流动。深化“数字化招标”系统建设与应用拓展,在全省率先实现数字化招标市域全覆盖,实现“招、投、开、评、定”全流程电子化,开标时长缩减50%以上。抓好数字证书全省互认、“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电子保函等核心环节,持续深化区域互联互认与交易合作,今年以来共办理5865把浙江省移动CA,举办657场不见面开标,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7个。拓宽投标保证电子保函应用面,电子保函替代率达92.56%,为投标企业释放资金近66.63亿元。
三是智慧监管,筑牢公平竞争防线。强化公平性审查,全省首创“七个不准”监测预警功能模块,通过对招标文件的自动化、智能化审核,实现从事后质疑投诉被动处理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分级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行业监管部门监督责任,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今年以来,该模块累计检测标段280个,其中检测通过项总数11922个,成功识别并排除招标文件违规风险3695项,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提升了审查精度和市场开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