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起,平湖市在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上迈出坚实步伐,创新性地在限额以下项目中实施“评定分离”方式。其中新埭镇搅拌站建设工程项目的成功评标定标,标志着我市小额发包项目正式迈入“评定分离”新时代。8月26日以来,我市限额以下项目72个,其中42个限额以下项目通过“评定分离”机制顺利完成了评标定标流程,“评定分离”率达63.89%。
一、规范建设,创建公平圈。“评定分离”的核心精髓,在于将评标与定标两大环节清晰界定为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衔接的两个关键阶段。通过出台《平湖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评定分离”办法》,建立规范化运作体系,统一规则,建立定标委员会机制,明确定标办法和定标程序;统一进场评标、定标,明确评标定标纪律与注意事项。让评标专家回归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和决策参谋的作用,进一步压缩评标委员会的自由裁量空间。评标委员会严格遵循招标文件既定规则,独立、公正地开展评审工作,确保技术层面的专业性与客观性。
二、定标择优,合理化建设。“评定分离”则赋予了招标人更大的自主权与责任,他们依据评标结果及招标文件要求,组建定标委员会。定标委员会采取直接票决法、逐轮票决法、集体议事法,这三种方式之一确定中标人。这一机制不仅颠覆了传统模式下评标专家“一锤定音”的局面,而是将招标人的择优定标权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既强化了招标人的主体责任,也极大提升了招投标的透明度与公平性。
三、深化应用,信息化赋能。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将传统的实体开标场所搬到网上,目前7个限额以下项目巧妙运用了小型工程不见面系统,实现了开标、评标、定标的全程线上化、无纸化操作,进一步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为激发市场活力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平湖市在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有力实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小型工程不见面开标平台的优势,加强技术支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评定分离”进一步降低招标成本,助力项目提质增效,护航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优化营商环境添砖加瓦。